#4 從一顆菱角殼變成一顆炭,空氣乾淨了,水也乾淨了

將廢棄物變黃金
「官田烏金」
 

 

從一顆菱角變成一顆炭,空氣乾淨了,水也乾淨了。

多年以前的台南高鐵,還沒有如今繁華的高鐵站、三井outlet;那年十歲時的李政憲,放學沿途看見的田野,就是一大片的菱角田。他沒想過,多年以後,取得了化學研究所學位、去了中國創業再回到台灣,帶著品牌經營思維與化學專業,他著手的第一道題目,就是菱角殼——將廢棄的菱角殼,轉換成生物炭,並且再利用。

作為農業廢棄物的菱角殼,不能交由清潔隊處理,如果放任菱角殼自然腐爛、分解,會需要三年時間,且在腐爛過程中,腐臭味會飄散、蚊蟲跟著來;因此多數菱角農選擇燒掉,卻衍生了空氣汙染。

2017年,官田菱角殼搖身一變,不再是廢棄物,而是經過專利炭化製程,成為了「烏金」。這成功將菱角殼炭化的成果,解決了當地菱殼處理問題,更是符合歐洲生物炭認證(EBC)、國際生物炭倡議組織(IBI)規範的菱炭殼材料。

最剛開始,官田烏金團隊先後捐贈了超過1300份的菱炭吸附包給台南及屏東的復康巴士,用來淨化車上空氣,使用半年後,回收的吸附包再灑到菱角田裡淨化水質,取代過去常用的石灰。官田也採菱稻共作,一期耕種菱角、一期耕種稻米,菱殼炭淨化水質後,又能回到稻田的土壤裡,形成空氣到水再到土壤的循環利用過程。

如今,從一顆菱角到一顆炭,只要短短的半小時,就能高溫碳化,轉化成生物炭,然而,這短短的半小時,卻能走到很遠的地方——廢物變烏金,進入農地裡,淨化水源及土地。

這一集,那顆炭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創辦人李政憲先生,和我們聊聊SDG 6 淨水及衛生。

 

圖為那顆炭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創辦人李政憲先生。透過菱角殼,實現空、水、土的循環過程。

 


什麼是SDG 9?
現在馬上聽!
 

 


向宇宙學習

再不起眼的東西,攤開來看,背後可以牽涉整個宇宙。

為了穿梭每個星球,太空人必須是所有知識的綜合體,必須懂地質學,辨認出隕石的痕跡,必須懂考古,一眼看出物種存在過的證據,必須懂機械,修繕自己的太空載具——循環日常也穿梭在各個看似日常,實則非常的星球中,打開產業知識小行星,和大人小孩一起旅行。


 

企劃|陳彥諺
主持|陳彥諺
撰文|陳彥諺
視覺設計|季翔
成音|沈伯錚
攝影|沈伯錚
錄音工程|沈伯錚、高德宇
場地協力|新城視展演空間 Seety Tainan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